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我市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经会同市金融局、天津海关、市财政局、市场监管委、市税务局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出台系列政策持续帮扶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营,支持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快建设,支撑我市产业快速发展。
一、分类引导、统筹推进我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申报和建设
围绕我市当前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加强顶层设计,从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全链条布局,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梯次培育建设,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同时支持一批开展基础研究和支持工程化的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平台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加快发展。
(一)加大力度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我市
一是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正式获批,天津大学牵头申报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标志着我市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零”突破。二是“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中心完成专家论证,建成后将使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实现对高性能科学与工程计算、大数据分析处理、智能计算等不同计算形态的系统支撑。三是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扎实推进,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牵头开展申报工作,近期科技部将组织安排专家论证工作,中心建设资金、土地、配套设施等基本要素已经落实。四是血液病和针灸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望获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申报血液病和中医针灸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优异成绩完成专家论证工作,目前公示期已结束。
(二)稳步推进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支撑开展基础研究和工程化创新
一是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挥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我市拥有各类重点实验室37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48个、依托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市级重点实验室141个、认定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59个、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11个,基本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梯次发展的创新平台体系。二是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市共有工程中心数量达到240家,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12家、市级工程中心228家。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天隆优619”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三)积极推行新机制,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一是凝结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经验,开展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聚焦产业创新链后端,着力建设在工程技术开发、技术商品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衍生孵化等方面具有鲜明优势与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制定《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认定与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已认定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成为推动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创新引擎。二是落实国家创新中心新政,积极推进市级创新中心建设。出台《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津科创〔2018〕87号),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建设首批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批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二、全市各部门协力合作、多措并举加大平台支持力度、优化支持方式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力度、优化方式支持创新平台
一是建立了对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的评估奖励制度,对评估优秀平台给予奖励,促进创新平台更好的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二是积极支持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共建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框架协议》,市财政拟分5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支持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平台设施建设、开展科研项目。三是积极支持国家大型地震模拟研究设施项目落户我市,市财政拟分三年安排地方配套资金3亿元,2018年底已拨付首批配套资金5000万元,确保了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启动实施。
(二)发挥金融支撑举措,支持平台建设主体加快发展
一是开展丰富多样且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宣传培训活动等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建设平台主体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二是通过组织召开债券市场承销实务专题培训活动等方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运用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出台《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充分发挥我市租赁业优势,积极引导融资公司支持我市创新平台设备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装备改造升级。四是制定《关于推动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市投贷联动试点贷款余额13.89亿元。
(三)利用税收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平台建设
一是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创新平台主体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后,其取得的收入根据规定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对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创新平台主体,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三、发挥平台作用,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度
(一)发挥创新平台带动牵引作用,形成带动示范作用
一是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成后,能够为再现重大工程在强地震、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破坏过程、揭示灾害机理,全面提升我国已建和拟建的重大土木工程、水利和海洋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二是市级工程中心研发的“溶液喷射纺微纳米纤维关键制备技术、混合式光纤传感技术、随钻电磁波高速率传输技术、高速复合传动压力机智能化冲压线”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和重要科技成果在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石化、装备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三是市级重点实验室的许多成果为支撑载人航天、探月工程、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我市开展科学研究和高技术研发的骨干力量,成为出思想、出人才、出成果的重要研发基地。
(二)促进平台资源和创新服务开放、共享
一是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出台《天津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实施细则》,建立评价考核管理机制,根据大型仪器所属单位对外提供服务情况给予财政专项补贴,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支持产业发展。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对科技型企业向本市科研院所、高校及科技服务机构购买样品测试、新产品检验、委托开发、合作研发等服务给予补贴,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推进跨区域互通互认机制,京津冀确定首批开放实验室753家,为我市科技型企业跨区域购买服务,特别是借重首都科技资源,加快新产品检测、研发和成果转化搭建了良好平台。
(三)引导平台主体开展“双创”,培育创新生态群落
一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制定我市落实实施意见,“打造双创‘专业化、生态型’,构建系统双创体系”成为我市科技创新典型经验,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支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各类科技资源向众创空间聚集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三是积极开展创业孵化大讲堂、专业辅导培训、互学互看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众创空间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汲取建议意见,推动下一步主要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促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骨干企业深度对接,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对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力争在智能经济、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跻身世界前沿。结合提案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产业发展定位,持续做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申报建设工作,推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论证工作,重点支持平台设施建设、科研项目等;加快推进“天河三号”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中心建设工作;支持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二是积极落实《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加强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引导,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加快建设。
三是统筹科技计划资金、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指导督促创新中心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抓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发挥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不断调整优化支持方式,大力支持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发展,继续推进市级创新中心培育建设。
四是积极探索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机制,推动平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将继续引导试点银行加强创新,完善投贷联动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支持平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五是继续落实《天津市标准化资助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2018年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项目给予标准化资金资助。指导创新平台实践和探索专利许可工作,对市场主体申请公益性用途专利强制许可给予积极指导和帮助,协助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相关事宜,同时配合“创新券”支持政策,探索共性技术专利许可方式,推动创新成果共享应用。
六是积极开展专利法普法宣传,指导和帮助创新平台完善公共平台知识产权归属和职务发明法定利益分享机制。支持企业专利并购,促进企业实现产业关键领域专利引进、收储和布局,构建核心关键技术的专利组合。
七是将积极落实国家“十三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帮助天津市公益性创新平台用足、用好国家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研究政策,做好调研工作,确保政策执行正确,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税务总局反馈,同时,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力度,优化改进落实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支持我市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2019年7月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太阳城娱乐城官方网站,022-58832829)
附件:
分享到: